澳门皇冠博彩

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地震。唐山大地震灾情之严重,损失之巨大,世所罕见,被视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

地震无情人有情 二度寻恩到锦城
发布时间:2018-07-13  来源:

随着20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23岁的唐山小伙张彪大正心潮难平,10年前,他曾跟随父亲张信东来锦寻找救命恩人;10年后,他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再次踏上感恩之旅,到锦州寻访40年前曾参与唐山抗震救灾的无名英雄。

父子接力感恩行 再寻锦州抗震英雄

6月1日上午,在锦州日报社小会议室,唐山小伙张彪大正一行受到了锦州日报社领导和同志们的热烈欢迎。报社领导不仅大力支持这次寻恩之举,还为其邀请了当年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的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委原主任吴万章。此次活动中,大家一起倾听了唐山这对父子接力重踏感恩之旅的前前后后和吴老当年参加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

40年前,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张信东是一位幸存者。“我父亲当时只有10岁,被埋在废墟之下,被救出来时已记不清救他的子弟兵的面容,唯一记得的是恩人帽子上有一颗闪亮的五角星……”张彪大正激动地说,父亲获救后没多久患了急性肠胃炎,震区缺医少药,又是子弟兵军医的及时救治给了父亲第二次生命。唐山大地震30周年时,父亲曾历时138天,行程3000多公里,到北京、上海、河北、辽宁等地开始寻恩之旅,寻找当年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共寻访到恩人76位。那时自己曾随父亲到最后一站锦州寻访抗震救灾的英雄,替父报恩的种子也自此深埋心中。张彪大正高中毕业后赴日留学,虽身在他乡却一直不忘报恩。他主动提出要代替父亲重走寻恩之路,此行也是他第二次来锦寻访抗震救灾英雄。“当年解放军救助唐山人的深恩,医疗队再造伤员生命的大德,我们一刻不敢忘记。我要接过感恩的‘接力棒’,继续父亲要走的路。”

张彪大正坐在76岁的吴万章身旁,静静地听他讲述起当年抗震救灾的场景。吴老那时是驻锦某部队政治部群联处营职干事,家中孩子一个3岁,一个1岁,他却毅然随部队奔赴唐山,当年7月30日正式开展了救灾工作,在指挥部政工组负责了解部队思想动态、部队纪律和灾情等。当时还没有大型器械,战士们就是靠一把镐一把锹寻找幸存者,用双手一点点挖开破砖碎瓦来抢救伤员。没有生命探测器,战士们就用镐一点点敲击,细心寻找,一听到有回音就赶快挖掘救人。灾区环境恶劣,但战士们仍克服困难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直到那年11月初,吴万章才随部队回到了锦州。

“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充满大爱的城市。”锦州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吉祥说,“40年前唐山大地震时,驻锦部队、医疗队、企事业救援单位等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抗震救灾,体现了部队官兵不顾艰险随时为老百姓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也折射出了锦州人一直传承弘扬的大爱精神。今天,唐山人再次到锦州寻恩,将会让更多人了解当年抗震救灾英雄们的感人事迹,也加深了唐山和锦州两座城市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没有英雄的解放军,就没有我的今天”

5月31日下午,在市军休一中心会议室里,该中心领导、参与唐山抗震救灾的老军休干部、军嫂等汇聚一堂,张彪大正激动地向大家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爷爷、奶奶们,我今天是怀着感恩的心情,看望你们!没有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就没有我的今天!”

对于军休一中心军嫂余连平来说,当时抗震救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她19岁,在沈阳军区某野战医院当卫生员,医院驻地与河北省青龙县相邻。7月28日,他们突然集合训练,她还以为像平常一样是野战训练,出发后才知道是去抗震救灾,而她是医疗队里唯一一名女战士。他们是第一批抵达灾区的医疗队,火速赶到了伤员最集中的唐山市工人文化宫救治。因为乘坐的汽车失去了联系,医疗队没有任何食品和用品,在近40℃的高温下,大家几天粒米未进,但是仍信心百倍。后来上级领导终于找到了医疗队,大家继续配合部队救治伤员,并开始将重症患者送往飞机场。抗震救灾20多天过去了,很多医疗队开始撤离,余连平所在的医疗队却集体写下血书,又投入到防疫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之中。在灾区辛苦奋战了3个月,医疗队才回到医院驻地。此次唐山人来锦寻恩,余连平回忆起当年不禁热泪盈眶,她说:“当时战士们早就忘记了辛苦,只想能更多地救治伤员。这段经历我一生难忘,能参加抗震救灾,我感到非常光荣,还记得我们,这份情怀令人感动!”

“真没想到,唐山人还能来锦州看望我们,有这样感恩的行为,也让我们特别受感动!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抢救病伤员是我们的神圣责任。”77岁的军休干部刘淑珍说。唐山大地震时,她是空军锦州医院的一名外科护士,参与了灾区伤病员的救治,那时家中的孩子也顾不上了。据其回忆,当时接来的伤病员不到20人,其中还有两个是重伤员,住在特护病房。全院都是全力以赴,除了外科医护人员,还抽调了其他科的骨干参加治疗,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看守,晚上就睡在医院搭建的地震棚里……在唐山大地震中,沈阳铁路公安局锦州公安处离休干部王有也是一位幸存者,那时他是铁道部唐山公安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因公出大连幸运躲过一劫,但是妻子和4个儿女全部在地震中丧生。王有强忍悲痛,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还被当地评为“救灾模范”。令人遗憾的是,王有已经过世,后与他走到一起的老伴于锡荣讲述起这些不胜感慨。离休干部王树祥是王有的老同事,军民共同抗震救灾的故事、唐山人的寻恩之旅都让他感动不已,“地震无情人有情,军民永远一家亲呀!”

如今,国家日益繁荣、社会不断变迁,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人民解放军为老百姓赴汤蹈火的精神。英雄们的感人故事,深深感染着大家,也让张彪大正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寻恩的心。在两天的感恩之旅锦州行中,张彪大正深受感动,他认真用小笔记本记下了这些恩人们的姓名,还一一向他们赠送了父亲创作的书法作品表达感恩。他说:“唐山大地震40年后,父亲始终没忘救命恩人,感恩精神是一种正能量,我要把它传递下去,感染我周围的人,我也会把感恩之路继续走下去,让子孙后代一直传承。”

中文博彩平台 皇冠博彩 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 澳门新葡京博彩 靠谱买球app推荐